清明時節,我們就來分享有關清明的故事吧。

 

傳說:

春秋戰國時期,

晉國大公子重耳受奸臣陷害,在大臣介子推的保護下,流亡國外。

有一天,他們在一座大山裡迷了路,幾天幾夜沒吃上東西,

重耳餓得頭昏眼花再也無力走動。

介子推割下自己腿上一塊肉,用火烤熟送給重耳吃。

重耳吃完後問肉是哪來的?介子推說是自己腿上的肉。

重耳感動地說:「你這樣待我,日後我怎樣報答你呢?」

介子推說:

「我不求報答,但願你不要忘記我割肉的痛苦,

要多想些治理國家的方法,希望你以後做一個清明的國君。」

 

重耳流亡後的第十九年,終於回國做了晉國的國君,

就是著名的春秋五霸之一〔晉文公〕。

 

他把流亡時期跟隨他和他同甘共苦的臣子都封賞了,唯獨忘了介子推。

有人在晉文公面前為介子推叫屈,晉文公猛然憶起舊事,心中有愧,

馬上差人去請介子推上朝受賞封官。

可是,差人去了幾趟,介子推不來。晉文公只好親自去請。

當晉文公來到介子推家時,只見大門緊閉。

介子推不願見他,已經揹著老母親躲進了綿山(今山西介休縣東南)。

 

於是,晉文公便讓他的御林軍上綿山搜索,沒有找到。

有人出了個主意說,不如放火燒山,三面點火,留下一方,

大火起時介子推會自己走出來的。

晉文公乃下令舉火燒山,孰料大火燒了三天三夜,大火熄滅後,

終究不見介子推出來。

 

上山一看,介子推母子倆抱著一棵燒焦的大柳樹已經死了。

晉文公望著介子推的屍體哭拜一陣,然後安葬遺體,

發現介子推脊樑堵著個柳樹樹洞,洞裡好像有什麼東西。

掏出一看,原來是片衣襟,上面題了一首血詩:


割肉奉君盡丹心,但願主公常清明。
柳下作鬼終不見,強似伴君作諫臣。
倘若主公心有我,憶我之時常自省。
臣在九泉心無愧,勤政清明復清明。


晉文公將血書藏入袖中,把介子推母子安葬在那棵燒焦的大柳樹下。

離開時,他伐了一段燒焦的柳木,到宮中做了雙木屐,每天穿在腳上,

望著它哀嘆:「悲哉足下。 」

“足下”是古人同輩之間相互尊敬的稱呼,據說就是來源於此。

 

第二年,晉文公領著群臣,素服徒步登山祭奠,表示哀悼。

行至墳前,只見那棵老柳樹死樹復活,綠枝千條,隨風飄舞。

晉文公望著復活的老柳樹,像看見了介子推一樣感動。

祭掃後,晉文公把復活的老柳樹賜名為“清明柳”,

又把這天定為清明節。

 

之後,晉文公常把血書帶在身邊,作為鞭策自己執政的座佑銘。

他勤政清明,勵精圖治,把國家治理得很好。

晉國的百姓得以安居樂業,對有功不居、不圖富貴的介子推非常懷念。

每逢他死的那天,大家禁止煙火來表示紀念。

還用麵粉和著棗泥,捏成燕子的模樣,用楊柳條串起來,插在門上,

召喚他的靈魂,這東西叫“之推燕”(介子推亦作介之推)。

此後,寒食、清明成了全國百姓的隆重節日。

 

每逢寒食,人們即不生火做飯,只吃冷食。

在北方,老百姓吃事先做好的冷食如棗餅、麥糕等;

在南方,則多為青團和糯米糖藕。

清明那日,

人們把柳條編成圈兒戴在頭上,把柳條枝插在房前屋後,以示懷念。

 

 

甜甜圈.jpeg

 

不急、不急,清明時節也有其浪漫的故事。

例如「三月三日天氣新,長安水邊多麗人。」(杜甫《麗人行》)

在美麗的淡淡三月天,青年男女在踏青,做野外活動時,

一些美麗的愛情故事便自然而然地發生了。

 

大家耳熟能詳,傳誦不絕的「人面桃花」,

便是清明踏青時發生的浪漫愛情故事。

 

唐德宗時詩人崔護,風流倜儻,風度翩翩,玉樹臨風,俊俏挺拔。

清明時踏青獨遊長安南莊,至一村戶,見花木扶疏,寂無人聲。

他因口渴,叩門求杯茶。

良久,有一女子來到門前,奉茶讓坐,女子獨倚門前,姿態楚楚動人。

兩人凝睇相對,似有無限深情。

崔護臨行時,女子送到門外,似有戀戀不捨之意,但崔護此去便是一年。

「悠悠生死別經年」啊!

第二年清明,崔護追憶往事,情不可遏,又前往探訪。

只見門院如故,桃花依舊,然而門院深鎖,空空無人。

崔護惆悵之餘,揮筆題詩於門扉道:

 

去年今日此門中,人面桃花相映紅。

人面不知何處去,桃花依舊笑春風!

 

 

清明節是現代人全家團圓的重要日子。

除了講究慎終追遠,重視孝道,

也是親人之間表達關懷的好時機。

 

我們在這個小小的寶島上安居樂業,應該感到很滿足,

大家要學會祝福自己,感恩天地,祈望世界能永遠和平!

 

祝福每位好朋友: 清明節平安!

 

 

 

sea.jpeg

 

 

 

 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爾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28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