我們從小玩到大的“陀螺”,古時候的名稱是什麼?
好友們,您知道嗎?
我們想是會遲疑地...回答:
「是『干樂』〈台語〉……吧???」
對不起,不是!
答案是…….「千千」!
很有意思吧?!
我不知道它為什麼叫做「千千」
也沒有想要上網去 google 的衝動。
印象中
它是用一根麻繩一端先貼著錐形側面
由下往上旋轉著繞「錐的心」再
被充滿希望的掌心一抽細繩‧‧‧釋放出去的
旋躍圓滿。
不管它在地面上打幾個轉,
不論它落下的那個點...離掌心有多遠;
最終
還是會被拾起,
然後與那條長長的棉線〈麻繩〉重逢。
在我心裡它的名叫做「牽牽」
那是對親人和朋友的許多“牽掛”‧‧‧
離得再遠
還是會轉回身來探望親友的牽掛。
聽說
有一條勇敢的魚生活在渤海口,
牠發誓要游到高原去實現生命的價值。
逆流而上的牠
頑強且計術很好,衝過淺灘又穿過激流;
連魚民們佈下的魚網和大魚吞食的嘴巴都讓牠逃過,
牠游過一個個危險地帶,
過了山澗,擠過石縫,終於游上了高原。
魚群們為牠歡呼,視牠為勇於拼搏奮鬥的英雄!
可是
牠自己卻被凍成一條保持流動姿勢的冰塊漁。
有人說,牠是一條勇敢的魚。
還有人說,
牠是一條不遵從自然規律和歷史選擇的笨魚,死不足惜。
您認為牠是一條什麼樣的魚呢?
「千千」一定要有胖圓錐和長麻線終生相伴才算完整,
就像有人需要伴侶才有勇氣走完人生。
但是,現在的社會裡有許多老人失去伴侶相陪,
他〈她〉們還是能在孤單中享有「健康和尊嚴」,
這些老人更值得我們尊敬!
很久以前,
奶奶曾說:「老人阿,有人吃健,有人吃命。」〈台語〉
是阿!
我們都是一個個平凡的人,
若能守住一種虔誠的信念、自助助人,
為自己譜一曲美妙的生命樂章,足矣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