有一個說法:
一個站在山頂上和站在山腳下的兩個人,
在對方眼裡同樣的渺小。
唯一不同的是觀望的角度,
一個是仰望,
而一個卻是俯瞰。
酷暑的風吝於吹送清涼,
擒淚的雲渴望親吻大地,
落一夜思鄉淚….消失在浪裡。
再讀一次劉墉的短篇小說《西湖色的唐衫》
天邊無月 園裡華落 心在揪痛。
年老的母親要求兒子出差杭州時,幫她買兩塊紡綢。
要一塊青色的,一塊白色的,給她做壽衣用。
兒子心裡罫礙這種不吉祥的事,不想買,又拗不過母親,
只好硬著頭皮答應她。
他真的不懂母親口中說的「青色」是什麼顏色?
母親只說:
「就是咱們老家西湖湖水的顏色。」
西湖的船老大卻告訴他:
「西湖水沒有一定的顏色,
春夏是綠的、秋天是紅的、冬天下了雪是白的。」???….
他不得已只好告訴綢布莊的小姐,
是母親要做壽衣用的青色紡綢….
布莊小姐二話不說,剪了一匹深藍色的絲綢給他…。
他在回台的飛機上,想的全是藍天、藍海、藍色的椅套…..
每個藍都比他手裡這「青色」的藍,來得藍、來得漂亮。
「媽要的真會是這種暗暗的藍?」他心裡也藍了起來。
回到家,母親已經病倒在床上等他…..
他先讓母親看白色的,摺好。
再把青色的舉到母親面前,小心翼翼地問:
「媽,我不知道什麼是青色的,西湖也不是青色的,
買了這布,如果不對,再去換。」
「對、對、對!」
母親一把攢住布,拉到胸口,另一把抓住他的手,
眼睛出現兩道光芒,沉而有力的說道:
「媽死後,你給媽穿上,也給媽做個見證,
從你爹死,這四十五年,媽可是守著你這一個兒子,
乾乾淨淨、『青』『青』『白』『白』……」。
這個故事盤旋在我心中許多年,揮之不去。
祖母七十大壽那年
媽媽也為祖母買過做壽衣用的藍色綢緞布疋。
當時祖母很開心,媽媽陪著她….
一針一線縫製她自己的壽衣,毫無禁忌。
時代不同,觀念也跟著不一樣的關係吧?
歷史上禁錮婦女的【貞節牌坊】看看就好,
那種光榮,非一般人承受得起;
只要
做事順應天理,狂風夜雨也難欺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