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
 

 

 

〔白熊效應〕又稱〔白象效應〕、〔反彈效應〕,

源於心理學家   丹尼爾·魏格納     的一個實驗。

因為他最先做實驗的對像是白熊與白象。

 

[白熊效應]是指那些壓抑的行為在實際上是毫無功效的。

譬如

某人要求我們不要去想像一隻白色的熊,

結果人們的思維出現強烈反彈,

大家很快在腦海中浮現出一隻白熊的形象。

 

當你刻意轉移注意力時,思維也開始出現無意識的→

「自主監視行為」,

監視自己是否還在想不應該想的事情,根本無法放棄對事情的關注。

 

越想忘記什麼越忘不掉,當我們「被提示」要忘記的同時,

也是對「信息」再一次的確認,加深其過程。

 

要想真正忘掉一件事,最好的辦法是順其自然。

把注意力放到自己日常應該開展的生活、工作中,

時間久了自然會淡忘,故….

記憶永遠都會存在,〔淡忘〕只能順應自然,這就是思維的規律。

 

白熊效應乍一看其實與〔逆反心理〕有點類似,

都是取得與原本告知的相反的結果。

逆反心理則是「接受指令的人」本身就不願意接受指令。

(如同叛逆的青少年心情一樣)

 

我們必須承認:

善於對應思考的人不是睜著眼睛說瞎話。

是要把枯燥的生活變有趣,把苛求的話便溫和;

把所有的憤怒、委屈和期盼…..

用自己(或他人)能夠接受的方式處理,不是硬性規定「必須」.....

才能達到真正的目的,安心過愉快的日子。

 

 

the night.jpeg

 

 

 

 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爾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20) 人氣()